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天行丽江旅游电话
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所在位置:首页 / 活动策划 / 丽江旅游发展应处理好八大关系(下)

丽江旅游发展应处理好八大关系(下)

五、处理好环境保护的压力与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
这是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旅游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旅游,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 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发展旅游,可以弥补部门传统产业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劣势,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发展旅游业,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旅游者快速增长,环境监管疏漏,城市和核心旅游景区的生态负荷与日俱增,丽江旅游依赖的生态环境面临多重考验,环境质量面临严峻挑战,具体表现在:玉龙雪山冰川和雪线加速退缩,水域断流现象较为严重;水源供给与水体质量不容乐观;乡村生态环境在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拉市海自然保护区的过度开发已敲响警钟;泸沽湖保护治理任务艰巨;丽江古城、老君山同属世界遗产,“保护第一,遗产至上”,遗产保护与旅游和谐发展的关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丽江主要的核心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以及自然保护区玉龙雪山景区、泸沽湖景区、拉市海旅游区等均属于重点环境敏感区,环境保护与景区开发矛盾突出。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决不能只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开发。生态环保是红线,绝不能触碰。
为此,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并重,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丽江独特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推进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泸沽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拉市海湿地公园等国家级生态区的保护与建设,加强科普、野营、探险、森林、环保等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注重生态旅游产品体验性与参与性,倡导生态旅游、低碳生活等理念,积极营造生态旅游氛围,更好地维护丽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保护好雪山、水系、森林、耕地、古城及自然村落;处理好旅游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构建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发展的新机制,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突出绿色环保低碳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产业替代,推进生态补偿试点;控制旅游环境容量,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开发的旅游生态发展格局。同时,要完善旅游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明确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基本原则。科学严格编制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研究出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及评价重点,旅游环境容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突出强调政府责任、监督和法律责任,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旅游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总而言之,就是我们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主动为自然服务。服务自然,也就是为我们人类自己服务,更是为旅游者服务,因为对自然的敬重,可以提升我们的舒适感、快乐感,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以人为本”。

六、处理好单一的旅游规划与全域旅游的关系
这是全域与单一规划的关系。
与很多地方一样,长期以来,在强大的旅游产业光环效益笼罩下,丽江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社会效应、环境效益、文化价值的协调发展。旅游业在促进居民就业、改善城乡风貌、保护生态环境、破解二元发展等惠及民生的社会功能未能全面释放,究其根源,规划引领不足、全域旅游意识不强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破解这一问题?规划引领是前提,必须着眼全域旅游,构建完善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面向全民旅游时代,要转变发展旅游等同于开发景区的惯性思维,大胆探索实践全域旅游,将旅游元素充分融入城市建设中,全面构筑丽江作为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的硬件基础、物质形象、功能内涵,以“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点”的标准和要求,把城市整体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发展和管理。同时,要积极推进城市围绕景点进行开发,景点依托城市深化发展,实现旅游业与提升城市品位融合发展。要将“多规合一”旅游产业规划放在重要位置予以考虑,积极推进“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城乡统筹,以城乡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土地利用”的“多规合一”核心策略,实现旅游产业规划与全市中长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化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等相衔接,并与项目清单对接,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构建以旅游产业为核心、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体系,加快转变丽江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空间开发模式,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七、处理好旅游经济漏损与落后的装备制造业的关系
这是产业链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旅游业覆盖面广、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经济链长,在旅游过程中都涉及消费。而丽江因为制造装备业比较落后,众多旅游消费商品依赖“进口”,成为“外地商品”的“搬运工”和“推广者”,无形当中形成了巨大的本地经济漏损。
在旅游经济链条上要创造多大的地方经济效益,主动权在我们,面对这一矛盾,在大旅游的市场环境中,要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控制和引导旅游投资方向,在宾馆、饭店、景区建设等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更应加快发展地方特色旅游物品生产,包括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商品业等一系列旅游消费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对传统手工业、工艺品、食品加工、民族服装服饰、旅游特色商品等手工业、制造业要加大引导、鼓励和扶持力度,要切实解决和保障好质量、设计、包装、推广、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本地的旅游商品特色和生产优势。要高位推动加快旅游制造装备业发展,首先,要做好旅游装备产业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节奏、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并形成丽江制造业和旅游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其次,要创新开放,实行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优化旅游装备制造业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扶持本地企业、个体和引进外地企业开展本地旅游制造业的生产和销售,形成本地旅游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封堵”旅游漏损,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扩大化。

八、处理好游客的文明程度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系
这是文明建设与全民素质的关系。
当前,社会公众的公民道德、文明素质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不适应,就市民层面而言,“人人皆是旅游形象”意识尚未深入人心;就游客层面来说,“文明旅游、理性消费”意识有待提升;从业者层面来讲,“游客为本、服务至诚”意识需要加强。

现实中,部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存在过度维权的问题,在处理纠纷过程中,超出现有法律法规规定,提出过高要求,不走正常调解渠道,采取过激行为,使旅游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疲于应付。构造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文明建设尤为重要,面对这一矛盾,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同时,要大力倡导文明旅游,推动涉旅行业进一步做好文明创建和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动员全社会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加大文明旅游执法力度,曝光旅游不文明行为,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多行业多部门联动,形成游客旅游不文明信息“黑名单”通报机制。与此同时,要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游客三者之间的关系,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旅游大环境。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作出努力。

个人认为,要促进丽江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以上这些矛盾必须妥善解决,重点是要解决好“瞻前”(基础)和“顾后”(未来)、“硬件”与“软件”、“推陈”与“出新”、“保护”与“开发”的衔接,处理好在旅游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匹配、不协调等问题,推动丽江旅游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