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天行丽江旅游电话
服务热线
139-8889-9288
所在位置:首页 / 活动策划 / 丽江旅游发展应处理好八大关系(上)

丽江旅游发展应处理好八大关系(上)

丽江旅游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巨大突破,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成为丽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生命产业。但是在全民旅游、全要素旅游、全产业链旅游的新背景下,客源结构、消费需求、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丽江旅游的“老品牌”不再木秀于林,传统的旅游模式和管理模式因为消费结构的变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丽江旅游业已走过了成长巩固期,现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丽江的发展离不开旅游,需要全方位布局,开拓创新、融合发展,用全新的理念和举措抓服务、抓管理、促转型,不断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规模、产业质量和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的跨越。认真分析丽江当前的旅游发展现状,要推动丽江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丽江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游客人数快速增长与物理空间狭窄的关系
这是游客群体与旅游空间的关系。
丽江旅游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的一大表现就是游客接待量的快速增长,游客接待量从1995年的84.5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4643.3万人次,增长了54.9倍,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游客年均增长接近30%,2011年突破1000万人次,2013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5年突破3000万人次,2017年突破4000万人次。
随着丽江机场4E级改扩建、铁路动车开通及开行数量加密、丽攀高速等高速公路网即将建成通车等“铁公机”交通通达条件的改善,势必带来来丽游客的激增。与此同时,空间布局失衡、发展不均衡、全域旅游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
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等成熟老牌热点景区“超负荷”运转;老君山、程海等景区还未发挥好最大的资源优势,建设相对滞后;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热点景区周边,未能全面辐射带动;受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产品开发和游客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永胜、华坪旅游发展步伐滞后。庞大的游客群体高密度集中在几个核心景区点,特别是暑期、黄金周等旅游旺季,物理空间狭窄、核心区域超负荷运转等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使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凸显。

“客人来了要有去处”,面对这一矛盾,需要从空间维度、 产业维度全面统筹一区四县旅游资源,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实现物理空间的拓展和产品业态拓展。按照“大滇西旅游环线”和“三廊一圈”的战略布局,着力构建主体功能定位清晰、旅游资源高效利用、旅游经济优势互补、综合管理规范有序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强化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打造,在“丽川经济走廊”打造中培育和拉动沿线华坪县、永胜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丽江机场、泸沽湖机场为基础打造好“空中经济走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结合高速、高铁的开通,加快沿线和永胜、华坪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开发,加强包装、宣传、推广,积极引导分流游客,实现城乡旅游资源互补、城乡旅游市场互动、城乡旅游协调发展,促进全域旅游,致力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圈”,进一步开辟新的旅游空间,解决游客人数快速增长与物理空间狭窄的矛盾,并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沃土”。

二、处理好产品业态结构单一与人们对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关系
这是产品供给与游客需求的关系。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来看,丽江的旅游产业要素与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合理化、精细化、特色化、定制化程度不高,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代表的门票经济仍然主导着市场,旅游线路老化、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购物创新不足,旅游特色餐饮发展未能形成品牌,体验型、度假型、养生型、康体型、创新型高端旅游产品较少,产品开发与文化体验的结合度较低的现象依然突出,不仅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需要,更难以满足“商、养、学、闲、情、奇”新的旅游六要素带来的新诉求,旅游产品结构有待完善。
门票降价和逐步取消景区景点门票是未来旅游发展趋势,这就倒逼市场必须进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品质。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发展旅游新业态。打破目前以观光为主、休闲度假产品档次不高、产品不够丰富的局面,向文化体验旅游、乡村旅游、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以地方特色为代表的商业街区旅游、生态旅游、航空旅游、自驾车和房车营地、旅游小镇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转变。

要深度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以丽江古城为核心,整合黑龙潭景区、束河古镇、白沙古镇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精品线路;要全力推进品牌景区产品建设,保护利用好丽江古城及玉龙雪山两大国家5A 级旅游景区的优质资源,通过改善游览环境,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和完善解说系统,提升景区之间的交通直达性,完善国家 5A级旅游景区精品游的线路策划与组织,并打造一批面向高端消费需求的衍生旅游项目,不断增强现有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旅游价值;要大力扶持乡村旅游产品,坚持“一县一特色、一村一精品”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新型乡村生态旅游,引导乡村旅游国际化发展;要重点打造特色旅游小镇产品,在大研、束河、石鼓、永宁国家级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的基础上,支持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完善旅游接待要素,扩大旅游接待规模,推进实施丽江市级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步伐。
“购”一直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在一段时间内“以购养游”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一种乱象。在这种畸形旅游发展模式下造成了旅游市场的混乱,游客投诉多,旅游满意度下降等等带来了极大的弊端,旅游管理者、市场经营者、旅游从业者、旅游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通过政策调控和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力整治,现已明显得到遏制。“购”的产品必须要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民族元素,形成众人皆知的旅游不可不带的“伴手礼”。

三、处理好客源结构变化与接待服务不匹配的关系
这是特殊游客群体与对应服务匹配的关系。
受到传统旅游模式的禁锢,丽江旅游面对高端群体、特殊群体,相对应的高端酒店及旅游产品供给、服务不足,制约了消费增长和升级。
目前,客源结构与传统的大拼团有了鲜明的区别,消费者的需求和“玩法”越来越多样化,游客也越来越不“安分”。旅游已从奢侈品变为了大众产品,面对着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游客,产品和服务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需求。随着人们文化素质、欣赏能力、消费需求的变化,旅游产品多元化供给的引导,带来了旅游的消费升级,于是出现了旅游演艺的文化消费、体验互动的情感交互、深度沉浸的情景还原等复合式旅游行为。这必然要求旅游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同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群体,如:老年群体、学生群体及亲子游、夏令营、自驾游、自由行等,需要提供相对应的接待服务设施(酒店等)和产品。就高端化和个性化的产品而言,丽江刚处于摸索阶段,还不能适应这些新兴群体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消费者将逐渐摆脱传统的观光旅游观念,度假式旅游将成为趋势,高档与大众路线两极分化将愈发明显,个性化和定制化旅游产品将成热点。面对这一矛盾,要不断加强高端酒店、康养设施、亲子基地、实习体验基地、汽车露营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开发推出丰富多样且能满足不同游客多元需求的品质化、高端化、定制化产品。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提供不同的品质服务,在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同时,提高服务附加值,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处理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兴起与落后的受理模式的关系
这是信息与服务对称的关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旅游信息化、景区智能化、服务智慧化在旅游全过程中显得更加重要。但在这些方面,丽江与国际和国内先进旅游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智慧旅游发展普及不足,创新推广不够,智能化旅游覆盖面较窄,游客运用旅游智慧成果不高,信息获取渠道不够广泛,因此,带来了信息的不对称。同时,旅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有待提高,高素质人才缺乏,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旅游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待提升,习惯于运用传统的受理模式,服务效率和质量与信息化时代不相匹配。
面对这一矛盾,要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浪潮,要强化智慧化建设和普及,更新管理服务模式,结合“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以“智慧旅游”为切入点,打造“互联网+旅游”,开展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智能景区示范点、数字化旅游城市建设,重点打造丽江古城数字小镇建设并推广延伸;要稳步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营销体系、管理体系建设;要积极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旅游产品开发、信息共享、形象宣传和管理服务中的创新应用;要实现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和支付功能,提高旅游服务效率;要推进旅游服务监管体系建设,开发旅游宏观经济形式分析系统,建立全市旅游目的地监测系统、旅游统计系统和旅游安全监控系统,形成全市旅游经济的运行状况、形势判断、热点分析和趋势预测、政策法规和相关研究报告,为领导决策、企业运营以及社会公众出行提供信息服务;要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一卡通旅游监管结算平台综合服务功能,尽快建立丽江旅游数据中心,推进旅游、交通、民航、公安等涉旅部门数据共享;要加快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管理和目的地公共管理的信息采集、管理和交易系统科技的应用,提升旅游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加快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市、县(区)全覆盖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做到旅游信息一览无余、旅游交易一键敲定、旅游监管一卡到位,旅游咨询投诉一键受理,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