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人说,云南丽江的三个古镇犹如三姐妹。大研古城是大姐,成熟,深谙待客之道,如今客似云来,夜夜笙歌;束河古镇是二姐,聪明伶俐,成长迅速,获得了不逊色于大姐的风光;三妹则是白沙古镇,不施脂粉,沉默寡言,以原始质朴的风貌,吸引了一些渴望宁静和纯粹的目光。
白沙古镇是玉龙雪山脚下一个古朴原始的纳西族村落,屋舍大都是木制夯土结构,岁月雨雪风霜的痕迹一览无遗地显露在老旧的木头上。因地表多白色沙粒而得名,纳西语称“崩时”,是丽江第一大家族即丽江土司“木氏家族”的发源地。
白沙古镇位于丽江城北约10公里,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西依芝山,是纳西族的古都、世界级“古纳西王国 ”,曾经是纳西族丽江政治、经济、商贸和文化的中心。作为纳西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纳西族木氏土司在白沙积累了规划城镇的经验。
玉龙雪山下的纳西族遗风
白沙还是那个白沙,古村落建筑有上百年历史,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纳西先民的故事。这里依然是纳西人生活的地方。
青砖黛瓦、石板路面,街边亲切的纳西阿奶……漫步在白沙古镇街头,让人觉得时光都慢了下来。
街角画画的采风人,远处的玉龙雪山与充满着风霜的古街小巷交织在一起,似乎有种时光流转的感觉。
静谧古镇,享惬意时光
白沙古镇的美和静,不多不少,刚刚好。
有人说:这里是20年前的丽江,没有如今大研古城的喧嚣与繁华,这里更宁静、更淳朴、更舒适......
白沙古镇是朴素的,没有刻意的修饰与经营,也没有太多花花草草的装扮,它已身处自然。
白沙古镇的空气是老旧而浓稠的,她静谧而自由。没有四处拉客的出租车,进出的公交班次也很少,没有揽客和排队。阳光晒在古朴的房子上,抬眼就是玉龙雪山和蓝蓝的天空。对于不想随大流的人来说,白沙古镇就是一个难得的秘境,独特,纯粹,和谐,平静,令人欣喜。
独树一帜的白沙壁画
白沙壁画是丽江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白沙壁画是明清时期纳西族社会开放的产物,见证了白沙古镇的昔日繁华,记录了遥远的纳西族民族文化。白沙壁画涉及的题材很广泛,风格则融合了汉族、藏族和纳西文化,展示了藏传佛教、东巴教、儒教和道家的故事。现存558幅壁画,明末清初是丽江壁画繁荣的鼎盛时期,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白沙扎染,沉淀的时光之美
白沙扎染是传统扎染技艺的传承,将美用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
白沙扎染采用民间图案,有飞鸟虫鱼,有花草树木,也有纳西文字图案。通过对传统扎染工艺进一步的渲染和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纳西古乐之“元人遗音”:白沙细乐
纳西族“活的音乐化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桂冠。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然保留着的、传承于纳西族民间的大型丧葬歌舞、器乐组曲,其中包括舞曲、歌曲以及器乐曲牌三个部分,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云南丽江纳西古乐(洞经音乐、白沙细乐)是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
云南等于慢时光,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洱海畔吹吹风,在丽江的古镇里,沐浴阳光,静享慢生活,身旁小猫轻吟的悠然,绝对是一种享受。
无论是草长莺飞的春日
还是烟雨濛濛的夏季
无论是碧空净爽的秋天
还是梅花怒放的冬时
来到白沙古镇
你都可以在静谧安详的时光中
享受一份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