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红色旅游线路推荐:从丽江古城出发的这条路线不要太有趣!是丽江研学旅行的最佳选择
跟着丽江红色旅游线路,丽江红色旅游,丽江研学,丽江古城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谁说红色旅游千篇一律?那是你没来对地方。丽江很多红色旅游地不仅有历史沉淀的红色记忆,还有着秀美大气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可以让红色旅游线路美丽又有趣。
从丽江古城出发,跟着小编一起来趟红色之旅,看看这条旅游线路有多美吧!
第一站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指挥部旧址位于大研古城新华街黄山上段,为一进三院纳西民居,后经必要的、可逆的改造成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馆内设有六个陈列展厅,充分运用图片、文献、雕塑和视频等综合手段,同时,适当运用声、光、电展示技术及书画艺术作品。到纪念馆参观,也是一场不错的视觉盛宴。
第二站: 接风楼。出纪念馆,穿过丽江古城主街,便来到当年丽江人民夜送红军的接风楼。1936年,贺龙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队伍为了不惊扰民众,选择在深夜离开古城,但丽江的百姓依然打着火把赶来接风楼送别红军。实际上,接风楼也叫“普得坛”,是明代丽江土司迎接贵宾入城举行仪式的场所和当时丽江坝百姓祭神祈福处,后经修缮,现已成为丽江古城重要的民族文化展示窗口。
接风楼
接风楼
第三站:石鼓镇。丽江的红色之旅,绕不开石鼓镇。石鼓镇的纳西地名叫“拉八”,是“呼啸之地”的意思。在古代,这里既是一个军事要冲,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石鼓汇集了一批重要的纪念馆、遗址以及纪念碑等。从丽江古城出发前往石鼓镇约60公里,沿途都是平坦的柏油路。著名的“长江第一湾”就在石鼓,在此可欣赏江湾美景,到石鼓老街后还可以吃一碗美味的石鼓凉粉或是一份酥脆的糖糕再出发。
第四站石鼓亭。石鼓亭位于石鼓镇路边,与长江第一湾相对。亭内有块石碣,因碣以鼓为形而得名石鼓,石鼓镇的名字也因此而来。石鼓直径约1.5米,厚约0.5米,民间传说这面石鼓与大禹治水或诸葛亮渡江有关,其实鼓面铭文明确记载,石鼓立于明嘉靖四十年,即公元1561年,记录的是木氏土司对今藏东南及川西南地区多次用兵,扩张势力范围的功绩。
当年就是在这里,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召开了渡江大会,并根据当地习俗,用马鞭奋力击响石鼓,还有贺龙的女儿贺捷生的故事也在这里广为流传,因而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此参观。
第五站红军渡江纪念碑。从石鼓亭一侧的小门出,有一条通往山顶的石板路,沿途都是古朴的民居,恍若电视剧中的场景。不多时,便来到红军过丽江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在霏霏细雨中显得更加肃穆,纪念碑对着的是军民鱼水情雕塑。从这里俯瞰万里长江第一湾并不是最佳角度,但山雨过后,山下的村庄宛若裹上了一层朦胧的薄纱,宁静而祥和,静谧而恬淡,画面极美。
丽江
第六站铁虹桥。雨后初霁,位于纪念馆不远处的铁虹桥是连通南北的交通要道,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咽喉驿站。1936年,贺龙、萧克、任弼时、关向应和王震率领的红二方面军长征时就由此经过的,因而又叫“红军桥”。
铁虹桥建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是石鼓举人周兰坪牵头倡捐重修。如今,这座铁索桥在交通上的作用已被旁边的水泥公路桥所代替,但作为古迹和红军过丽江的重要历史见证,仍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桥上每根铁链上的构件至今保存完好,“铁索绾烟柳,虹桥卧碧波”,便是铁虹桥的真实写照!孙俪在电视剧《玉观音》里的“娘家”正是取景于此。
第七站2.5公里长征路。过了铁虹桥,田间地头出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这便是2.5公里长征路。这个时节正是洋芋成熟的季节,田间地头忙碌的村民,还有久违的泥土味,似乎这才是真实的农村生活。越往前走,沿途越丛林密布,熟透的桑葚落了一地,地面也染成的紫黑色。“饿了就摘路边的野果”,当年红军长征吃过的野果,或许我们今天也能吃到。
第八站木瓜寨渡口。2.5公里长征路尽头是木瓜寨渡口,江面宽约200米,对岸是陡峭的山崖和大山。红二、六军团主力到达石鼓后,在木瓜寨、木取独、格子、茨柯、余化达5个渡口,采取梯次而进,逐步向上游收缩的方法,成功指挥18000余名英雄健儿顺利渡过了金沙江。如今的木瓜寨渡口跟昔年景象没有太多改变,只是看着江面激起地阵阵浪花和滔滔江水不断地拍击江岸,你还敢过去吗?
从丽江古城到木瓜寨渡口这条红色旅游线路密集串联了红军在丽江古城设立抢渡金沙江天堑的指挥部和巧渡金沙江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既能享受沿途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风情,又能回顾历史,铭记我们来时的路。